今天是

武汉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11-08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特殊服务是国家保障的重要公益性服务;快递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为了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助推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国家促进快递、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精神,依据《湖北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邮政业高速发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自2012年成立bet365是什么以来,至2015年底全市邮政业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实现翻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邮政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2015年底,全市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76.15亿元,实现邮政业业务收入56.00亿元(不包含邮政储蓄直接营业收入),邮政业占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3年的0.15%上升为0.56%,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3.78亿件,比2013年增长210%;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3.2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支持网络零售交易超过780亿元,通过邮政和快递渠道带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109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邮政业日益成为推动武汉市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普惠百姓、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力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普遍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成效显著。邮政普遍服务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普遍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和1500个村邮站建设工作,全市共建营业场所总数261处,农村普遍服务营业场所100处,城区网点平均服务半径1.39公里,平均服务人口3.94万人;农村网点平均服务半径5.31公里,平均服务人口3.85万人。邮政普遍服务质量不断改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营业时间、邮件全程时限、投递频次和投递深度达到国家标准。邮政机要通信连续保持安全无事故。邮政普遍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在传统邮政业务持续萎缩的情况下,邮政企业城乡综合服务业务、终端智能化业务、邮政小包、E邮包等新型业务增长迅速。农村邮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邮政服务“三农”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发展。武汉市快递服务在全国排名第9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位,中部地区快递中心基本形成。快递市场主体数量激增。全市持许可企业416家,持备案企业244家,持名录企业498家,总持证1158家。重点品牌快递企业均在武汉设立了区域总部,建有分拨中心46个,分支机构1008个。快递网络能力显著增强。顺丰全国陆运集散中心、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华中(武汉)陆路邮件处理中心(一期)、湖北邮政航空集散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一批快递物流园区陆续建成,2011年顺丰集团快递专机在武汉成功开航,2014年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在武汉开通两个频次的EMS直航专机。快递下乡工程和快递服务末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快递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民惠民的末端投递网,面向乡村终端和城市社区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快递产品体系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农村快递、同城配送、新型增值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服务质量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快递服务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四)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市级邮政监管体制改革和邮政企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省以下邮政监管机构体制的意见,成立了bet365是什么,承担武汉市邮政市场以及邮政普遍服务的监管职责。实现政企分开,全面完成市、区级邮政企业更名和企业登记变更工作,行业经营更加规范。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村邮站建设和维护管理费用、村邮站员工补贴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邮政普遍服务财政补贴资金和邮政普遍服务车辆免费通行政策得到落实,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新能源车辆通行、政府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办理全市快递企业“特殊行业电动车专用工作证”近8000张,基本解决城区快递电动车通行和三环线快递货车通行问题。  

  (五)行业监管效能全面提高。成立了武汉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专班,将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实现法定邮政普遍服务、机要通信、快递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常态化监督,保障了行业安全发展。建立了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机制,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主要品牌分拨中心配备安检机3个100%制度,确保了武汉市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寄递安全事故。依法开展行业许可和审批,严守邮政普遍服务两条“红线”。依法开展行业许可和规范管理,实现快递企业100%持证经营。加强邮政社会监督管理工作,成立了武汉市快递行业协会。开展邮票发行监管和邮政用品用具监管,集邮市场进一步规范。  

  现阶段,武汉市邮政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邮政普遍服务传统业务需求量递减、新型服务需求供给不足与服务质量要求提升的矛盾比较突出,面临水平提升和服务创新的双重挑战,邮政普遍服务与城镇居民用邮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邮政普遍服务自有网点比重偏小,非自有网点不固定,网络开放共享、行业资源整合有待加强,邮政网络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快递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压力增大;国际邮件快件通关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国际业务短板明显;快递与关联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邮政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多而行业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较单一,不能适应邮政业新业态的监管需求。四是尚未充分利用武汉市产业、区位和交通综合优势,区域龙头效应和区域聚合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的邮政行业服务有效对接有待加强。五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用地难、车辆通行难、末端投递难等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行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影响了行业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武汉市邮政业总体上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多重战略叠加为武汉市邮政业区域中心化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为邮政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向内需主导和以消费为主要驱动的经济体转变,超大规模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为促进武汉市邮政业规模化扩张创造了宏观条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的强力实施,将极大地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对充分发挥武汉市经济地理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促进邮政业大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大力发展快递物流业、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大力推进国家制造业2025计划,为加速邮政和快递与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武汉市邮政业与其他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促进邮政和快递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  

  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为促进武汉市邮政业跨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国际邮政业转型升级发展和依靠新技术绿色化发展成为大趋势。武汉市成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有利于加快武汉市邮政服务市场和快递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开发,为实现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和跨境邮件快递大飞跃创造了条件。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与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天河机场获批实行过境免签证政策的实施,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的大力推进,成为推动邮政和快递企业竞合发展和“走出去”的新引擎。武汉市跨境电子商务寄递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武汉市重大发展战略为邮政业转型升级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宏伟蓝图,确定在“十三五”期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家物流中心,成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国际快件转运中心,2021年经济总量实现“万亿倍增”的新目标,为武汉市邮政业发展规划了新目标和发展路径。武汉城市圈加速同城化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拓展了武汉市邮政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利于强化邮政业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培育邮政业新的增长引擎。  

  内生性发展能力增强为武汉市邮政业实现赶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武汉市突出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为武汉市邮政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为快递国际化、物流快递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将带动行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武汉市支柱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千企升级计划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为快递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协同制造将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对快递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要求更高。邮政业与交通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为邮政业优化干线运输网络布局,配套建设核心枢纽和城市配送节点奠定基础,改善邮件快件运输组织方式,拓展冷链快递、合同物流等新业务。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工作方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夯实武汉市邮政业“惠民强业”发展基础。以全面升级建设“普惠邮政、智慧邮政、安全邮政、诚信邮政、绿色邮政”五个邮政为抓手,将邮政业打造成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快递中心,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做贡献。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围绕武汉邮政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新兴需求,强化高效共享的开放式创新能力,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提供机制,创新快递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邮政业的有效供给。 

  坚持协同发展。配套武汉市全域四级城镇体系,加强武汉市邮政业能力建设,在协同发展中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行业发展后劲。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与关联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邮政行业市场主体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绿色邮政建设。全面优化邮政业资源配置,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大力促进绿色化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整合提升,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力加强跨境邮件快递物流能力建设,补齐武汉市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短板,培育快递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共享发展。突出邮政业的公共服务属性,构建普惠化均等化便捷化的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体系。推动邮政和快递网络开放,推动资源和信息共享,使行业发展成果普惠全民。 

  坚持安全发展。推进法治邮政建设,完善邮政监管体系,提升邮政监管能力,保障行业规范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突出预防为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邮政业安全基础。 

  三、发展目标 

  全面实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总体目标,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显著提升,在行业规模、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五个方面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将武汉基本建成国家快递中心。  

  (一)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张。邮政业业务总收入突破14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30%,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突破122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35%。全行业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年服务用户超过2亿人次。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规模、业务收入均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机制,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示范平台、定制化快递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特色快递服务平台等多种类型创新平台。建设武汉市快递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显著提高全市快递分拨处理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配置率、新能源快递车辆比例和智能包裹柜安装率、邮政执法信息化能力。  

  (三)服务能力稳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普惠化,农村地区实现“直投到村、转投到户”;全面巩固法定四项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开办水平。提升快递服务城镇便民化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农村快递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构建覆盖全市的快件寄递体系。到2020年,建成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航空快递枢纽,国际快递直达范围大幅拓展,快件进出境更加便捷高效。快递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建成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快递物流产业园、特色快递物流产业园。  

  (四)服务水平较大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全面达标,城区普遍服务水平高于国家相关标准,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建制村全面实现直接通邮。快递服务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  

  (五)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巩固在中部地区领先地位,实现武汉市邮政业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建设国家快递中心 

  (一)建设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航空快递枢纽。建设武汉航空快递枢纽,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大中型城市、国际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空快递物流中心和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在武汉临空经济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快递企业总部、地区总部、职能性总部和全国性、地区性快递分拨集散中心。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邮政速递物流武汉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湖北邮政电子商务园等航空快递基地,加强与孝感市快递产业聚集区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国内快递、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推动建设卡车航班与武汉天河机场航班的无缝对接机制,推动建设航空快件优先配舱、优先安检、加速通关的“绿色通道”。  

  (二)建设武汉快递物流陆运枢纽。发挥湖北交通路网优势和武汉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快递物流陆路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湖北省内主要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快递物流多式联运和甩挂联运机制,促进绿色邮政发展。推动邮政网络与高铁货运场站、客运场站接驳,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省内铁路快运服务体系和国家邮政物流武汉枢纽,巩固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快递交通枢纽的地位。推动武汉与襄阳、宜昌联运试点工作,开展邮政物流甩挂联运集并分拨试点,逐步面向长江经济带开展速递物流甩挂运输服务、多式联运物流服务。  

  (三)建设跨境快递供应链服务中心。推动电子口岸“一站式”快递通关平台建设,实现进出境快件便捷通关。强化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协作,推进区域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构建快件快递大通关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国际快递枢纽、口岸国际邮件交换站和快件监管区建设,开展国际小包业务和国际航空快件中转集拼业务。推动邮政企业、骨干快递企业与海关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提高国际快件服务效率。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中心,试行进出境快件24小时通关机制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便捷通关模式。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国际供应商库存管理中心(VMI)和供应链服务中心(supply-hub)仓储,开展国际快递供应链服务。鼓励开展国际物流服务的快递企业主要处理场地通过国际科技资产保护协会(TAPA)的A级安全认证,实现与国际物流安全标准接轨。  

  (四)建设电子商务快递产业基地。实施快递领军企业计划,重点培育快递物流产业园企业、在武汉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快递企业、跨境快递物流企业,推动骨干快递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创新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入驻电商园区和电商聚集区。在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区内规划建设快递功能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快递物流。在走马岭现代物流新城,建设顺丰速递武汉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武汉(捷利)物流交易与运作信息平台及电子商务分拨结算中心、嘉民武汉临空港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武汉深国际综合物流港,形成航空快件处理、电子商务快递中心。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在汉口北建设生活服务型快递物流产业基地。依托武汉市其他重点物流园区,发展快递物流。 

  

 

  

 

  二、实现普遍服务提质增效均等化发展

  (一)优化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建立普遍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和社区的网点布局,实现全市乡镇邮政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与快递网络、万村千乡工程网络、新网工程网络、农村客运交通网络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优化邮政处理中心布局,建设覆盖城乡、联通全国、对接国际的邮政普遍服务同城网和揽投网。加强实物网、信息网和资金网“三网融合”,提升网络功能,创新产品体系,率先打造以多维网络为平台的现代邮政业。  

  (二)建设邮政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光谷、沌口、吴家山、纸坊、阳逻、前川等新城中心,重点镇、中心镇、示范镇等新型百镇和都市型中心社区(村)、城镇型中心社区、乡村型中心社区等美丽千村建设,新增和完善邮政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制定武汉市邮政业新一轮网点建设改造实施方案,新增一批自办和加盟网点。推动网络资源整合和网络开放共享,实现邮政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建立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的合作机制,开展设施共享、业务代理等合作。加快建设乡镇街道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向下延伸便民服务窗口,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邮政综合便民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新建多种类型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和公共配送终端平台。  

  (三)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水平。提升邮政普遍服务的功能全面性和城乡均衡性,实现城乡投递深度、时限、频次和网点设置的均衡。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科技应用,实现邮件动态跟踪管理,提供用户全程查询服务。大力扶持社会直邮代理商,发挥邮政作为公共服务企业的优势,联动开发农村市场。充分发挥自有局所、直营店、加盟店等渠道服务优势,提高各类产品和信息服务下乡及特色农产品进城效率。  

  (四)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创新发展。支持邮政企业发展电商包裹业务。加快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网络购物寄递功能,叠加网络代购、寄递自提、代售代缴代扣等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电商寄递。依托邮政基础设施,打造邮政农村电商平台,建立完善农村邮政仓储配送服务体系,使邮政服务成为农村电商的重要渠道。创新普遍服务提供方式。推进邮政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工作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村邮站运营,引导邮政企业开放邮政网络,拓展业务范围,开办各项代理业务,打造综合服务品牌。  

  (五)确保机要通信和特殊业务服务质量。改善机要通信业务处理设施条件和安防系统配置,提高安防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建设机要通信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程管控,全面提升机要通信安全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党报党刊、义务兵信件、盲人读物等特殊业务服务质量。 

  

 

  

 

  三、实现快递服务创新升级普惠化发展

  (一)扎实推进快递下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农村快递网点布局,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网络体系,使快递服务覆盖城乡,成为惠及民生的重要公共服务。加强与客运班线和各类农村网点合作,推广快件班线集中配送和村级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邮政配送终端平台联动模式。强化快递枢纽、服务网点与重点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对接,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快递企业在特色经济乡镇、交通枢纽乡镇等地区建设高标准服务网络。推动快递与农村网商协同发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  

  (二)提升末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邮政速递物流“众创众享”工程和新能源投递车辆应用工程建设。加快乡镇、村和社区布点,提升网络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双向流通渠道。推进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建设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推进智能包裹柜(快件箱)等智能化自助服务设施建设和开放使用。支持企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网点,与各类服务终端合作开展城乡共同配送服务。扶持企业利用符合技术标准的绿色节能小型运输工具实施终端配送作业。  

  (三)推动快递创新升级。引导快递企业建设定制化服务平台,开展定制化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促进快递企业开办新型增值服务,引导快递企业开展面向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定制化服务,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和服务链。引导快递企业建立中小型企业定制化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和邮政企业创新服务模式,采用“分仓+干线运输+落地配”、供应商库存管理中心(VMI)、供应链服务中心(supply-hub)、定制化服务、循环物流等运营模式,面向客户准时化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  

  (四)促进快递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快递+”战略,推动快递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定制化快递服务示范平台。推进“快递+制造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快递服务“武汉制造2025”,聚焦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成长型产业、未来产业,引导快递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建立定制化合作发展新模式,促进武汉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快递+农业”协同发展,拓展快递服务“三农”渠道,提升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加工和仓储配送、快件分拨、农产品冷藏及低温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  

  (五)着力解决快递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出台快递专用电动车辆用于城市收投服务的管理办法,推动解决快递车辆城市通行难、停靠难、作业难等问题,大力推进快递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简称快递“三进”)工程。拓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范围,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开展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违规寄递处罚警示制度及联合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四、全面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一)完善邮政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区级邮政业监管机构建设,完善市区两级邮政监管体制。构建全过程监管工作机制和行业诚信体系。健全申诉与执法联动、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严守邮政普遍服务两条“红线”,严格普遍服务审批,督促邮政企业落实《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建立快递生产全程监管机制,完善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二)创新监管支撑服务体系。提升行业监管信息化支撑能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设行业安全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寄递安全敏感用户基础信息库和邮政业安全信息系统,完善跨部门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武汉市安全监管中心、安全执法平台、安全检查平台“一中心两平台”项目建设。建设武汉邮政业安全中心,实现与湖北省局和主要企业联网运行,可视化适时信息采集与监控。引导企业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实现快件信息溯源追查,依法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全市寄递行业从业人员档案管理系统,实施从业人员实名管理制度。推广应用安全智能设备,提高安检设备配置率。按照实名制寄递要求,引导企业更新终端设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等强制性标准。  

  (三)落实安全责任,实现全过程管理。加快建设从业人员信息管理、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安全过机安检4个100%工程。建立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和市级安全监管中心,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督导寄递企业全面建立和完善内部经营网点检查制度、处理场所邮件快件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及培训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安全体系,推行生产作业全过程实时跟踪管理。强化安全检查措施,从源头防范各类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  

  (四)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和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机制,提升综合执法效率。建立寄递行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寄递行业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的查究力度,对危害寄递渠道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实施打击。 

  

  五、促进邮政业信息化绿色化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展科技应用试点示范。鼓励开展邮政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试点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行业创新和支撑能力。大力推广环保技术和材料应用,推广应用新能源投递工具,加快末端智能化投递服务平台建设。

  (二)推进邮政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省级“楚天云”对接,加强与武汉市政务服务云平台、市民融合服务云平台、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和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服务云平台对接。与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和武汉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协同,建设武汉邮政大数据中心,实现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多层次全方位信息共享。加强与武汉物流交易所、国家邮政管理相关信息平台对接。优化覆盖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信息网,加强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对邮(快)件、服务终端、邮政和快递运输车辆、作业场所的可视化管理能力。建立实时联动的供应链信息网,推动邮政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方式,与上下游客户实现信息实时对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三)推进邮政业自动化绿色化。大力实施邮政行业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提升邮政业自动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邮政企业邮件分拣处理自动化建设。推广低碳绿色作业,推行包裹包装标准化和信息化,实现服务质量可控可追溯。推广应用新能源投递工具,推广在中转盘驳、末端配送等环节使用新能源车型和节能车型。鼓励智能收投、柔性装卸、集装存储和运输、自动识别等技术与装备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输综合化、终端智能化。

  六、促进行业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

  (一)健全交邮合作机制。加快邮政和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深化交邮企业合作。统筹邮政和快件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民航枢纽的同步建设,推进机场、客运站、火车站邮政和快递功能区(快递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快件“上机上铁上车”。推动火车站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装卸操作接驳场所,扩大快递专列、电商班列和高铁快递的覆盖范围。利用农村公路客货运场站建设一批快递配送综合服务站,依托城际、城乡客运班线网络开发点对点邮件快件公共投递线路,开展小件快运和包裹快递业务,打造一批交邮共建示范工程。   

  (二)完善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机制。建立邮政供销合作机制,促进邮政业与农村商贸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协调发展,强化农村物流融合发展。鼓励市场主体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为宗旨,围绕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服务本地生活“三大环节”和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买难、卖难和送难“三大难题”,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服务体系。以村邮站、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站、农产品购销代办站和其他农村服务终端为基础,加快构建集农村网络消费服务、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综合便民惠民服务、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三)促进区域邮政业协同创新发展。建立武汉城市圈邮政业同城化发展联合工作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进武汉城市圈邮政业基础设施、邮政物流网络、邮政物流节点系统化建设,实施试点和示范工程。推进武汉城市圈邮政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客运查询系统、邮政查询系统、路况查询系统的互连互通。推动武汉城市圈快递配送车辆的统一化、标准化、专业化,制定城市配送用汽车、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管理办法,把快递车辆视同公共交通,保障其通行便利,合力解决快递车辆在武汉城市圈通行、停靠的问题,加快武汉城市圈快递同城化发展进程。加强与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在邮政业政策、规划方面的协同,促进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间快递省际协同发展。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快递产业重大项目,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邮政业规划与地方综合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将邮政、快递基础设施的布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保障邮政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落实《湖北省邮政条例》相关规定,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新区、开发区、商贸区、城镇住宅区以及旧城区改造等规划时,应当同时规划和建设配套的邮政设施,对邮政营业场所和邮件处理场所进行规划控制。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应将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健全落实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期内各阶段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实施,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保障规划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政策和《湖北省邮政条例》相关规定,出台促进武汉市邮政、快递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将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重点项目纳入武汉市“十三五”项目库。支持邮政行业企业争取中央和地方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绿色生产及制造等相关资金扶持,支持企业购置新能源汽车,享受国家补贴和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动企业按照地方政府要求,争创节能考核优秀单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财政补贴长效机制、邮政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和邮政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将邮政营业场所、邮件处理场地、信报箱(筒)、村邮站、物流(快递)公共配送站、智能终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申报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加快布局快递产业园区、快递网络重要节点(快件处理中心、集散中心)、营投网点等快递服务基础设施,保障配套土地供给。引导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申请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推动落实对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武汉的快递企业适用有关优惠政策,快递企业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应按照有关规定,与其他相关企业同等对待;改进快递车辆管理,保障快递车辆便捷通行。

  三、加强监管创新

  “两法两条例”(《邮政法》《反恐怖主义法》和《快递条例》《湖北省邮政条例》)为核心,全面加强邮政业法治保障。推动出台《武汉市邮政条例》,完善邮政法制体系。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行执法评议考核,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全市邮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依法实施邮政通信业务审批,加强对邮政普遍服务承担主体的监管,确保邮政普遍服务质量水平达到法定要求。优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流程,实现审批端口前移和执法重心下沉,改革快递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精简企业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备案手续,支持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快递行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和提升市场活力。深化快递行业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对快递企业实行同一区级工商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一照多址”模式,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便利。

  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全市邮政行业党建工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以党风带行风,不断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邮政管理队伍建设。围绕党纪和法律两条红线,不断提升各级邮政管理人员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同时,争取地方政府在邮政管理机构建设、干部培养、人员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稳定和优化邮政管理队伍。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应用国家培训补助资金,建立邮政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快递行业技能培训。加强与院校合作,推进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课程教材建设和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定向培训培养工作,建设邮政快递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充分发挥省邮政业职业鉴定中心、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协会建设成为能够真正代表行业利益、反映企业诉求、提供中介服务、规范企业行为的行业组织。  

 
相关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8008301号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State Post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